我的桌面一直是那種「工作痕跡滿滿」的狀態:螢幕太低、鍵盤總是佔滿桌面,文件堆得像是要蓋新房。原本也想買個現成的螢幕架,但不是尺寸不合,就是太貴、太沒個性。
直到上木工課那天,我突然想——既然我都能寫程式、修 3D 列印機,做個螢幕架應該也行吧?於是這個「三塊板子的螢幕支架」就這樣開始誕生。
🔧 製作過程:三塊板子,一個下午
材料很簡單,三塊合成板:
- 上板:60 × 25 公分
- 側板各兩塊:10 × 20 公分
- 厚度:約 18mm
上板孔位(上視)
為了兼顧美觀與受力平均,我在上板上規劃了 6 個螺絲孔:
- 左右兩端孔:自左右邊各內縮 0.9cm,在板材正中線位置(深度 12.5cm)各開 1 孔
- 前後(頭尾)孔:自前後邊各內縮 3cm,在板材長度正中線位置(長度 30cm)各開 1 孔
- 正中央孔:長度 30cm、深度 12.5cm 交點各開 1 孔
這樣的配置讓螺絲分布更平均,結構更穩定,也讓外觀視覺更俐落。
組裝上,我以螺絲固定直角結構,最後上透明木蠟油。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技法,就是想讓它實用、穩定、能放得下一台 27 吋螢幕。
小插曲:擴孔事件
在打螺絲孔時,因為夾具沒夾緊、板子晃了一下,結果孔位被「吃」大了一點。那一瞬間我有點懊惱,但老師笑著說:「木工沒有完美的作品,只有修過的作品。」
後來我用木屑混白膠補起來、再重新鎖緊——最後成品還挺穩的。那一刻突然覺得,這種小失誤反而讓作品更有自己的痕跡。
📸 製作中的照片

💡 完成後的心得
「這東西我自己做的。」那種踏實感,真的比任何現成品都來得實在。
螢幕高度剛剛好,鍵盤能收進去,桌面瞬間變整潔。雖然還有些小瑕疵,但它完全貼合我的使用習慣,並且保留了手作的痕跡。
🪚 後記:從這個螢幕架開始
這次作品只是開端。我打算讓這系列持續下去,做一些日常用得到的小工具——像是能無線充電的 iPhone / Apple Watch 木質底座(MagSafe / Qi)、木製杯墊、或筆電立架。
也許哪天,這些作品不只是紀錄,而能成為「玩物車庫原創小物」的一部分。如果你也想客製,我很樂意做第二個版本。
發佈留言